close


感謝十行寫成一行分享



重整你的理財腦袋

理財,得先建立起正確觀念才行,才能培養「有錢的習慣」,在人生的無數選擇中作出正確的抉擇。

整理/新財富編輯群

現在我們要開始理財了。理財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從現在就開始;二、堅持理財。在介紹理財的方法以及各種理財方案之前,需要大家先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這個觀念就是:「理財的態度」。

觀念1: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首次帶領中國足球衝入世界盃的神奇教練博拉.米盧蒂諾維奇曾經說過:「態度決定一切。」你是否有正確的理財觀念與理財態度,將決定你是在理財還是在「敗財」。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即使懂得高深的投資技巧,也可能變成反效果;一旦觀念不對,可能會跌得愈慘。

我們說的第一個理財觀念,很多朋友看了可能會不屑一顧。首先,我們要建立這樣的觀念:「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們要重視理財這件事,它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人人都想積極地為自己與家庭積累財富,正確的理財觀念代表著一種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

觀念2:理財要從現在開始

何時開始理財最好?這個問題是許多朋友經常問到的。在這裡,我跟大家強調:「理財就跟學習 一樣,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但愈早愈好。」在我們的教育課程中,缺乏理財的啟蒙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個疏漏。也因此很多朋友在出社會工作以前都沒有 理財的觀念,從小到大,一切需求都是父母包辦;孩子自己不需賺錢,也不懂得理財,以至於在工作多年以後都很難養成理財的習慣。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要買房子 沒錢,裝潢沒錢,結婚沒錢,養孩子沒錢的時候,才發現事情嚴重了!所以,從現在開始理財真的是刻不容緩。

以下是幾個關於理財觀念常見的謬誤︰

謬誤1:我沒財可理

許多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我沒有錢可以規畫。」我遇到過80%以上的年輕人都會這麼說,尤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更是如此。你真的無財可理嗎?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許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王,22歲,工作半年,未婚,月收入42,000元左右;小劉,25歲,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24,000左右。按常理說小王每月收入42,000元,比小劉多18,000元。他應該比小劉「更具備理財的條件」才對,事實真是這樣嗎?他們兩人都是月初發薪水,結果半年後,小劉存下了56,400元,小王只存下了不到9,600元。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情況就很清楚了。

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每項花費都比小劉高得多,除了這些基本消費之外,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方面,還有一大筆娛樂享受的消費,粗略估算,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王的42,000元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劉雖然月收入不高,但一切從簡,基本消費只有12,000元,又沒有抽菸喝酒等其他嗜好,除了每月花費1,600元左右買書;這樣算下來,小劉每月的開銷大概在14,000元,半年能節餘60,000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劉半年下來存了56,400元,之後他又把其中的48,000元轉成了1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到期續存。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錢可以理財的小王,真的沒有錢可以理財 嗎?那為什麼收入比他少的小劉卻有儲蓄呢?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其實小王並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他根本沒有理財與儲蓄的意識。其實比小王收入低得多的 人大有人在,他們一樣能理財,也有許多人收入比小王高,可是卻依舊入不敷出,經常不到月底就沒錢了,甚至還要借錢過日子。大家看到這裡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吧?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錢,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錢。」所以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理。」而是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財!」

謬誤2:我不需要理財

有 人說自己不需要理財,只要不要每月花光光,就可以過得很好,只要每年戶頭還能剩一點錢就好。有這樣想法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乍聽之下,這樣有錢就花,沒錢就 不花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費心去理財。但是,細想一下:你真的不需要理財嗎?即使不去考慮過幾年可能會面臨購屋、裝修、結婚等事情(假設家裡幫忙解決了這筆費用),那麼就高枕無憂了嗎?假如你或者你的家人突然有人生病,需要一大筆錢來作妥善的醫治與安排時,該怎麼辦?假如平時就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懂得未雨綢繆,遇到這些問題時,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果。

我們要強調的是,很多人有「我不需要理財」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收入是否真的很高(除非你的家產跟比爾.蓋茲或李嘉誠有得拚,可能可以不用理財。然而,錢愈多愈需要打理,如果不理財恐怕一輩子也不可能像這兩人那麼富有。更何況不論是比爾·蓋茲,還是李嘉誠,他們絕對是理財的一流高手),人人都有必要理財,正確的理財能增強個人和家庭抵禦意外風險的能力,也能提高生活品質。

李,27歲,在某知名公司當經理,工作4年,年收入能達到120萬元以上,每天開車上下班,平時開銷很大,從來不在家吃飯,穿戴使用都是名牌,晚上還經常去PUB或酒店消費,賺得多花得也快。他一直認為,以自己的條件根本不需要理財,因此他也從來不聽專家的理財建議,工作幾年下來,銀行裡竟然沒存下什麼積蓄,都享樂消費掉了!

    天 有不測風雲,他的母親突然得了肺癌,要動手術,手術費一下子就要十幾萬,家裡人認為小李的收入這麼高,應該能承擔這筆費用。這下小李傻眼了,平常花錢如流 水,真到急用的時候,卻連救命的錢都湊不出來。怎麼辦?就算沒錢,母親的病也得治啊!只好想辦法去借。還好小李周圍有些好朋友,東拼西湊總算把救命錢給拿 出來了。小李急忙讓母親做妥善的醫治,救了急。而這些借錢給小李的朋友都很奇怪,小李這麼高的收入,工作都4年了,怎麼連十幾萬都拿不出來。他的錢到哪去了?而小李自己也很慚愧,學到教訓之後,再也不敢任意消費,開始慢慢儲蓄、學習理財。

    像小李這種收入能力,平常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發生的話,一般經濟問題都難不倒他。可是遇到像家人生病的特殊情況,他的「風險防禦系統」一下子就崩潰了。 其實,如果小李之前稍微有一點理財意識,像他這樣的收入,完全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問題。正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收入高,不需要理財,反而導致這樣的情況。

謬誤3:等我有了錢再理財

這個觀點其實是第一個觀點的延伸,實際上是推說自己沒有財可理,相信看過小王跟小劉的故事的朋友已經很明白了,不要給自己藉口,說等自己有了足夠的閒錢後再開始理財,理財要從現在開始,愈早開始,受益愈早。

謬誤4:會理財不如會賺錢

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我收入高,不會理財也無所謂。」當然,如果你有足夠高的收入,而且 你的開銷不是很大的話,那麼你確實不用擔心沒錢買房子、買車子、結婚,也不用擔心意外風險的出現,因為你有足夠的錢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樣就真的不需要 理財了嗎?要知道理財能力跟賺錢能力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著高收入的人應該有更好的理財方法來打理自己的財產,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水準,或者說為了你 的下一個「目標」而蓄積財富力量。

曾獲中國商業連鎖企業排名第一名的國美電器執行董事黃光裕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有記者問他:「現在最缺什麼?」黃光裕回答道:「我現在最缺錢。」記者又疑惑地再問為什麼,黃光裕回答說:「我現在正考慮併購其他的企業的事情,併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我現在最缺的是錢。」

黃光裕的下一個目標是要併購,所以即使是他這麼有錢的人,仍然要思考怎樣弄到足夠的資金來達到目的,他為了達到併購的目標,就要去發行股票、去貸款─這都是理財。當然這些都是以公司的名義來做的。

其實個人也一樣,如果不打算過更具挑戰性的生活(意味著你的風險不會很高), 那麼你確實可以放心。但是假如你想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或者想作一些投資,那麼,你仍然需要理財,你也會感覺到理財的重要性,因為想要進行創業、投資 這些行為,意味著你面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了,你必須以合理的理財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禦能力,並在達成目的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觀念3:理財目的是增值生活

有人認為「理財」就是「省錢」,也有人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其實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比較準確的理財定義是:「所謂理財,是指將資金做出最明智的安排和利用,使金錢產生最高的效率和效用。」

根據理財的五大目標,我們可以看出,理財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先儲蓄、再保險,接著是應急,然後是還貸,最後才是投資和消費」,不應該按相反的順序來理財。目前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先消費、再投資,最後才還貸款,不買保險。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要克服理財是為了獲得高利益這一思想謬誤。理 財目的是「管理財富,增值生活」,以管理財富來達到提升生活水準的目的。只有透過這種理念來引導人們不要把理財當作拿錢來生錢,從而避免人們錯誤地以為理 財就是一味地追求利潤和回報。因為期望的收益愈高,潛在的風險和損失也會愈大。盲目追求更高回報,也容易造成財務上的混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葉 的頭像
    老葉

    alexyeh41的部落格

    老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